课件编号16088072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377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 cover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材目标 1.通过充分预习掌握“栋”“拣”“戳”“慷慨”等21个词语; 2.通过圈画关键语句理清“我”与主人公三次见面的过程; 3.通过思考探究,感受主人公非凡的毅力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主人公精神内核和小说主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第一组:栋 废墟 坍塌 不毛之地 呼啸 滚烫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第二组:拣 戳 慷慨 溜达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PPT出示,检查听写。 2.词语分类。 (1)根据课文内容,给第一组词语分成两类,你如何分?请说明理由。 (2)给第二组的词语分类,并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课文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第一组词语是有关环境描写的,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环境恶化时和环境改善后的类别来分组,初步感受植树带来的生态效益。第二组词语是描述主人公和“我”的词语。通过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阐述分类理由和用词语来描述人物,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情况,并加强学生运用词语说连贯的话的技能。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有21个段落,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1):这篇小说以时间为主线组织情节,请同学们找出能够展现情节发展的与时间有关语句。 提示:“那是在1913年”“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第二天……”“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从1920年开始”“1945年6月” (2):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明确: 1.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我们发现关注段落首尾句,关注时间语句,能帮助我们在较长文章中快速理清行文脉络。 2.文章是总分总的叙述结构,首尾呼应。2-20段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主人公的三次见面。学生可以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细化分成5个层次。 (三)探究人物及主题 1.探究人物形象 过渡:课文中说“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支架(1)牧羊人坚持种树35年,围绕牧羊人有哪些“变”与“不变”? 预设A:牧羊人的“变”: “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了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追问:牧羊人实际上并无意于牧羊,题目为什么是“植树的牧羊人”? 提示:标题把“牧羊人”和“种树”两个互相冲突的意义单元同时放在了一起,故意营造一种不平衡,意在提醒读者牧羊人为了种树可以放弃给自己生活带来收益的羊群,凸显牧羊人为了大我改善生态环境,不惜牺牲小我利益的品行。 预设B:牧羊人的“不变”:一直在种树。无论是战争还是自然环境的改善,都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波澜和变化。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充分探究牧羊人坚毅、勤劳、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和人格魅力。 预设C:自然环境的“变”,因为是牧羊人种树引发的结果,故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探究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支架(2)文中和牧羊人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有其他村民,牧羊人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思考一下。 预设: 村子里的房子,一家紧挨着一家,人们却只顾自己,从不关心别人。这里的人们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想办法,远离这个鬼地方。男人们把烧好的木炭送到城里,然后再回来。重复这种没有尽头的枯燥生活,再坚强的人,也会被折磨得发疯。女人们互相抱怨,无论怎么事都要争个高低:争木炭卖的多少,争教堂里的座位……争来争去,没完没了。 1913年的时候,这里的十几栋房子里,只住了三户人家。他们以狩猎为生,性格孤僻,互相仇视,身体和精神状态与原始人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