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6206

行而不辍筑梦未来——中职主题班会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班会 类型: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5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不辍,筑梦,未来,中职,主题,班会
  • cover
行而不辍筑梦未来———中职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为了充分展示学校育人管理的良好校风校貌,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教育准备】 教师制定计划 2、教师精心准备制作课件 【教育过程】 导言: 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哪一天,这个事实不再是事实,那么我们再论。 面对这个事实,国家层面在求解,社会各界在求解,教育界在求解,职业学校在求解,每个中职生都在求解,以找到中职生成长的最佳路径和理想模型。 我的答案是:基本盘+成长目标(目标靶)。 升学和就业,是中职生的两个基本成长目标,对应的就有两种成长范式。 1.就业之路= 基本盘(1年)+行业学院(2年) 2.升学之路= 基本盘(1年)+职教高考(2年) 一、学习逻辑路径:先做基本盘,再攻目标靶。 中职生区别于高中生的最大特点到底是什么?中职生的最大优势到底是什么?中职生成长的基本盘到底是什么? 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发展,主动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中职教育的基本盘是“技术”,中职学校的基本盘是“技能教育”,中职生的基本盘是“通用技能”。 有人说,是中职教育要培养中职生的综合专业素养,有人说要切实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有人说要注重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说法,似乎没有任何毛病。都是正确的观点,也是不接地气的观点,没有可操作性,没有特色可言。 如果以文化基础课为基本盘,中职生和高中生就没有了区别;如果以专业素养为基本盘,中职生和大学生有什么两样?如果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本盘,那么过去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为何失败呢? 2021年,国家发布了职业教育(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本科)的新版专业目录,分为19个专业大类。为什么要分大类,逻辑依据是什么?个人以为,分类的基本逻辑是专业共性,共通的基本技能,共通的基本知识,共通的行业领域,共通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共同的内容中,又以共通技能为核心。 除了大类专业共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外,作为基本盘的通用技能还包括基本学习技能、基本社交技能、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健身技能等。这些基本技能共同构成了中职生通用技能谱系。 之所以说“通用技能”是基本盘,就是说不论是以升学为教育(学习)导向目标,还是以就业为教育(学习)导向目标,还是以升学和就业双重目标导向,都必须建立在这个盘之上。没有这个基本盘作为坚固的基础,升学和就业的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都不会成功。 图片 二、学习导向目标:高质量升学与就业 过去的职教文件,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最新的中职教育文件中,关于中职教育的导向表述修改为“升学和就业并重”。这是国家层面的,只能两种导向并列表述。 而对于某一个地区,某一学校,只能选其一,要么就业导向,要么升学导向,要么共同发力,模糊的表述为“升学和就业并重”,但可能出现的结局是就业教育做得不出色不出彩不出亮点,升学教育也搞得不伦不类。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中职生时,这样的模糊表述就不可行了。 中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职教本科、职业硕士)基础性学段,显然中职教育必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地,升学教育导向就是重中之重。那为何还要表述为“升学与就业并重”,因为不可能人人升学,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么多教育资源。 要么走就业之路,要么行升学之径,这是新时代中职生的两条基本出路。要么升学为主,要么就业为主,这是中职学校办学的两条基本路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为每个中职生选择制定高质量就业路径和高质量升学路径,确保每一个中职生要么高质量就业,要么高质量升学。 图片 三、学习主要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