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808

2015届人教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上】第4单元经典整理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6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5届,人教,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总纲 (第四单元) 一、作家作品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3.《短文两篇》中《谈读书》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主要著作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文体常识 1、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按论证方式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根深蒂(dì)固 汲(jí)取 孜(zī)孜不倦 锲(qiè)而不舍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pánɡ)徨(huánɡ) 狡黠(xiá) 诘(jié)难 咬文嚼(jiáo)字 吹毛求疵(cī) 睾(gāo) 省(xǐng)悟 诓(kuāng)骗 玄(xuán)虚 2.形近字 蒂(根深蒂固) 锲(锲而不舍)) 怡(怡然) 诫(告诫) 诓(诓骗) 倘(倘若) 缔(缔结) 契(契约 贻(贻害) 械(机械)§ 框(方框) 淌(流淌) 3.多音字 曲:曲(qǔ)调;曲(qū)线 抹:抹(mǒ)杀;抹(mā)布;拐弯抹(mò)角 创:创(chuāng)伤;创(chàung)造 省:省(xǐng)悟;省(shěng)会 四、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袖手旁观:揣起手来,在一旁冷眼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协助。 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怡情:使心情愉快。 吹毛求疵:文中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豁然贯通:忽然明白,通晓(某种事物或道理)。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情感伤。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五、名句精华 1.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 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品味:这一段说明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探测 。通过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科学的观察、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从而准确生动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21教育网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谈读书》)21cnjy.com 品味:句式整齐,排列严密,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六、名段品读: 1.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1·cn·jy·com 品味:这一段有三句话,第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