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02751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2课时)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62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华,崛起,读书,教案,2课时
  • cover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崛、范”等9 个生字,会写“肃、默”等12 个字,会写“严肃、默默”等16 个词语。 2.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 4. 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崛、范”等9 个生字,会写“肃、默”等12 个字,会写“严肃、 默默”等16 个词语。 2.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图片导入,理解课题 1. 课件出示课文图片,介绍课题。 (1)中华:中国。之:的。崛起:兴起。 (2)板书课题,指导“崛”的字形和意义,理解题目的意思。 ①“崛”是山字旁,字义多跟山有关。那“崛起”在这里指中华的什么呢? (兴盛、繁荣、富强) ② 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把“中华”“之”“崛起”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3)请学生们大声地齐读题目。 2. 引入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板书:周恩来) Ⅱ 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 认读本课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2.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会写字,教师指导书写。 点拨:“肃”第五笔是撇,第六笔是竖;“赞”的第一个“先”的竖弯钩变成竖提;“顾”左边“厂”字里是横折钩加竖提,不是“巳”。 3.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教师巡视。 4. 交流评议,教师进行提示。 5. 学生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体现先学后导的规律。先学,学会整体和局部的观察;后导,依据书写出现的真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Ⅲ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 1.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相关语段,学生齐读。 语段1: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语段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2)指导语段中的重点生字。 ① 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 掘———崛 校———效 ②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委+鬼=魏 日+析=晰  ③ 魏: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guǐ”。 肃: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ù”。 晰:“晰”和“析”是形近字,都读“xī”。 (3)抽查朗读,思考理解周恩来得到赞赏的原因。 2. 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读书。 周恩来:为了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Ⅳ 再读课文,归纳内容 1. 默读课文,理清事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第一件事(1~10 自然段)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周恩来(回答) 第二件事(11~14 自然段) 十二岁那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