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19677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69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
  • cover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 【单元导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志士仁人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善用比喻、典故来说理的演讲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教学难点: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一、新课导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量变引起质变” “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很难想象,这些在当代社会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和认同的经济或者哲学理论,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并总结出来的。而提出它们的人,有一个让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就是卡尔·马克思。这个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的伟大智者,如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般,用他睿智的头脑洞悉了太多社会的奥秘,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这样总结说: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是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再出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马克思的即兴演说,尝试从小小的“一孔”之中,窥见浩瀚汪洋的一隅。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在此期间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立党宣言》 三、写作背景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1848至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马克思积极投身革命,辗转于比利时、法国、德国之间奔走宣传:在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在德国,和恩格斯一起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无产阶级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筹办《新莱茵报》并担任总编辑。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又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高涨,掀起了一场为争取工人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到1848年,运动经历三次高潮均被镇压,逐渐衰落。1848年后,以厄·琼斯为首的宪章派左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支持下力图复兴宪章运动,《人民报》就是他于1852年创办的、无产阶级宪章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