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21802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11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二模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初中毕业年级模拟练习(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8 分) ① ,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 ,是中国之历史的沿承。②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diàn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③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④中华文明的沃土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宝贵资源:仁爱民本、礼法合治等,都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 (1)积diàn( ) (2)滋.养( ) 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上,依次写出序号即可。(2分) A.中国之今日 B.今日之中国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语,并写出标示符号。(2分) 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只要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无妨的 句子是:□□□□□,□□□□□。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 句话:□□□□□□□,□□□□□□□。 二、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 6~8题。(7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故不为苟.得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太守自谓.也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 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在生与义不可 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 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 9~11题。(8分)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 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