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139616

2022—2023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41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语文,单元,第二,下册,六年级
  • cover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第 二 单元 人间况味 单元课程纲要 主备教师: 单元教学内容 人间况味 补充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2.欣赏课文中各具特色的情感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学习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3.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帮助学生认真感悟生活,体察人生种种况味。 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注意兼顾本单元课文的共性和个性。 注意培养朗读的能力。本单元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适合进行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批注式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整合方案 与《传统文化》相关章节整合 策略与措施 引导学生学习朗读,通过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语段,体会不同的写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揣摩精彩语句的内涵。 重视拓展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时设计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别了,语文课》1课时 《学奕》2课时 说明:备课组统筹本学期学习内容(可进行章节整合),做好分工,每次一位教师主讲,其余教师进行讨论补充。 课时备课 主备教师: 总第 课时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 题 《匆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理解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1.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难点:2.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整合思路 与《传统文化》第21课珍惜时光相关内容整合 环节及时控 集体备课教学过程设计 个人补充或修改 自学 5’ (含过程一、二环节) 互学15’ (含过程三、四环节) 导学15’ (含过程五、六环节) 评学5’(含过程七、八环节) 一、课堂导入,认定目标 1.倾听时钟的“嘀嗒”声,感受时间在飞逝。 2.教师在时钟的“嘀嗒”声中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提纲,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组内合作,交流困惑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1.找出“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等形容时间匆匆而去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 (二)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作者反复追问:“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看课文,找出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第1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追问自始至终,如果说课文每一自然段是对世间万物的外部追问,那么课文最后两段则是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由对世间万事的追问到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学习第2、3自然段。) 四、组间探究,展示交流 1、组间探究:组长携带本小组不能解决的上面罗列的问题,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也可小组两两互助,1组与2组,3组与4组,5组与6组 ┅┅ 2、展示交流:每小组推选2号同学展示(可根据学生基础和问题难度适当调整发言学生)。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