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40282

11.1《谏逐客书》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2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1.1,谏逐客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
  • cover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内容,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剖析思路,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语言,理解李斯的言外之意。 4.文化传承与启示:知人论世,思考其劝谏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剖析思路,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语言,理解李斯的言外之意。 二、教学过程 【仓鼠之叹】 战国时期,李斯出生在了楚国的一个平民百姓家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李斯成功跨越平民阶层,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小吏。 虽然官职不大,但也衣食无忧,可李斯并不满足于此。李斯无意间在官府的粮仓中发现了一只老鼠。让人意外的是,这只老鼠不仅又肥又大,还一点也不怕人。见到李斯也不躲避,反而大摇大摆地躺在粮仓中吃东西。李斯顿时如梦初醒,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著名的仓鼠之叹。意思是老鼠在不同的环境,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人也是如此,身处环境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会截然不同。的确,个人努力固然重要,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谓,平台决定起点,个人影响终点。 于是,李斯立刻辞去了小吏的职位,师从荀子,学习法家思想,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归来后,他没有回到楚国,去了秦国发展。先是投靠了秦国宰相吕不韦门下,随后又审时度势,在吕不韦与嬴政意见不合时,转而成为了嬴政的谋士。 【写作背景】 《谏逐客书》是客卿李斯在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为讽谏秦王政取消逐客令而上的一个奏议。 原因是客卿与王室贵族的矛盾。在秦国的发展历史上,截止到秦王嬴政,共计出现过37位君主。和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发展的起点比较晚,第一位先君秦非子,是在公元前800多年替周孝王养马获封地,只有50里。已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才变成最强大的诸侯国。之所以能成就这么一个局面,和历代国君重用贤才、罗致客卿的人才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但客卿得势,必然影响秦国王室贵族的利益,因而也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十年发生了郑国(人名)事件。 首当强秦威胁的韩国,借秦国大事建设的机会,派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游说秦王,劝秦修一条分泾水东流注入洛水、全长三百里的大型灌溉渠,想以此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缓和对韩国的军事威胁。后来,恰恰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了,王室贵族就抓住郑国事件做文章,并请求秦王驱逐一切客卿,想借此打击客卿势力。秦王赢政于是就下了遂客令 当时李斯也在之列,他就写了这篇奏议,从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指出逐客“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秦王顿时醒悟,立即收回成命,李斯的官职也得以恢复。 据西汉刘向《新序》说:“斯在逐中,遂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从此,李斯更受秦王的信用,官至廷尉。 顺便交代一下郑国事件的结局:郑国被发现是间谍之后,本应被杀,郑国说我起初的确是带着消耗秦国的目的来的,但水渠修成后,对秦国是很有利的。秦王赢政一听,也有道理,让他继续修水渠,修成之后,关中之地得到灌溉,亩产由原来约100来斤,提升到400斤。有了粮食,秦国变得富强,于是干脆命名为“郑国渠”。这一方面说明了秦王赢政的政治器度和自信,也恰恰说明了正确的人才政策的对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 文学常识: 奏疏∶ 上书给天子的文章的通称。 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 如∶奏、疏、议、章、表、上书、封事等等。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按弹),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执异)。 「疏」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逐条分析事理的文章,如汉朝贾谊的《论积贮疏》,唐朝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 文意理解 臣闻吏议逐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