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4268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27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6758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民,PPT,27张,道路,建设,社会主义
  • cover
课件27张PPT。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课堂小测课堂小结备用资源课件导航 【课程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认识其历史功绩和弊端。【重点】 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 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要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2、实施过程 3、特点及评价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背景 目的 过程 特点及评价 三、斯大林模式 1、定义 2、形成标志 3、主要表现 4、特点及评价 知道我是谁吗?现在知道了吧!斯大林 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组图片分别反 映了什么背景?苏联的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提示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国内———经济水平落后 (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1、背景:2、实施过程:(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 调。 (2)追求高速度。 (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 3、特点4、评价 是在一个特定的国内历史环境中实现的。既要看到,工业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看到,这条工业化道路并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而是以人民付出较大牺牲和代价而取得的。请看录像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5年12月) 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1928年) 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二五”完成,苏联工业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7年)苏联实施工业化过程 虽然暂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惩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2、目的:为了配合工业化 3、过程: 方针提出和实现 4、评价: 5、特点: (1)全盘集体化 (2)强制性 (3)追求高速度高积累。学习思考学习探究提示 学习探究: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小农经济落后;粮食供应的困难;工业发展的需要。提示《片面发展的经济》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 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 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问题? 学习思考 经济发展不协调。 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提示结合苏联当时的状况,你认为谁的说法有理?提示:生产力水平落后,资本主义的包围布哈林和斯大林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争论:学习探究实行农业集体化 必须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在发展个体农业基础上实现对农业的改造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 斯大林正确,当时苏联生产力落后同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作为单个社会主义国家,要生存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独立。 如果我们要总结出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的话,请问该如何总结? 提示:这是由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由此可见,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形成斯大林模式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