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6938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1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95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 自读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关新闻的基本常识。 二.理解目标:新闻主体内容及其安排(包括背景、结语)与新闻中心的关系。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 地报道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及时、真实、简明。其中 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 记叙文 的六要素,即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发生的 起因、经过、结果。21教育网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五个部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是第 1、2 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部分是第 1  句。2·1·c·n·j·y 5.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军渡江情况,它们分别是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军;各层的起始语句分别是 二十日起,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21·世纪*教育网 6.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军解放南 阳的背景,这些文字是  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去年七月……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2-1-c-n-j-y 7.简单分析题:(前两小题任选其一,后两小题任选其一) (1)以本文的任一则新闻为例,说明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 以第二则为例,4日下午解放南阳 ,5日已作报道,可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特点。 (2)以两则新闻的任一段叙述文字为例,介绍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素。 以叙述中路军渡江内容为 例。时间:20日夜;地点:长江安庆、芜湖线;人物: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起因:渡江战役;经过和结果: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等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3)本文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古 人云:“文如其人。”毛泽东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文章也自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你从两则文章的哪些内容安排上能看出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以某一则为例) 第一则新闻毛泽东从军事、政治两 方面分析敌军溃退的原因,既鼓舞了我军斗志,又揭示了国民党失败根源,暗示国民党前景的暗淡。简短的议论体现作者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敏锐深刻的眼光,使这则新闻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第二则新闻介绍南部战线我军已建立了六个军区,守敌苟延残喘的大背景,揭示了南阳守军弃城逃窜是出于被迫无奈。从而借报道解放南阳一事让广大人民感受到我军势不可挡的胜利趋势,不是就事说事,可谓站得高,看得远。这样的新闻报道必能更加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4)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介绍的东西两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什么作者先介绍西路军? 先介绍西路军,因为它与中路 军所遇敌情相似,放在一起介绍,以引出后文关于战争形势的精辟议论;其次,东路军守敌顽强,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意义更大,放在最后,以便能独立详细地报道;另外,这种安排,使整则新闻由略而详,气势逐步增强,更能显示我军锐不可当的力量 二.片段阅读理解 (一)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1*cnjy*com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