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69420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9980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当中矢志不渝,立志报仇,终于打败吴国,重振了越国的雄风。然而在此以后,他却沉溺于安乐享受之中,以至于最后重蹈覆辙,落得了一个可悲的历史下场。那么,越王勾践的经历,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 课堂导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行文思路; 3.通过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 轲 子舆 战国 儒 孔子 孔孟 仁政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七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四书 ★《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一、回顾作者及作品介绍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给下列红字注音: (quǎn) (yuè) (gé) (f ú) (bì) (z ēn g)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兴起,被任用 被选拔 狱官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而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集市 疏通文意 田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 动心 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责任,使命 这样 使……痛苦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使……劳累 使……饥饿 使……穷困 使……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通过这些 使……惊动 使……坚忍 通“增”,增加 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通“横”,梗塞,不顺 表现 脸色 明白,知晓 在国内 通“弼”,辅佐 奋起,有所作为 在国外 表并列 匹敌、相当 犯错误 流露 字词小结 1.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衡于虑 同 ,解释为 。 (2)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解释为 。 衡 横 梗塞、不顺 曾 增 增加 拂 弼 辅佐 1、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