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75008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0628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2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 ———《皇清奏议》 (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 ,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世祖实录》 (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 ———《明清史料》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清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 ①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 ②明朝末年的大动荡。 每思民为邦本,勤恤为先;政在养民,蠲(juān)租(免除租税)为急。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康熙)实录》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面对清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经济? 重视农业。 《胤禛(雍正)耕织图册》 到康熙八年,为推动垦荒,宣布将其无偿给予现种之人,照民地征收钱粮。于是大量明朝藩王庄田“改入民名”,百姓耕种的既成事实得到了确认,“止更姓名,无庸过割”,史称“更名田”。康熙帝还一再延长新垦荒地的科税年限。康熙十年(1771),下令新垦荒地四年起科,次年延长为六年,又次年延长为十年,后统一规定为六年起科。对于应召垦荒的贫苦农民,清廷还通常借贷给“牛种”工本银两。地主富户能招民垦荒较多者,按面积授以官职,以示奖赏。至康、雍之际,全国垦田数字已大体超过明朝后期的水平。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面对清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经济?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朝开荒执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清朝前期全国耕地面积总额 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③广大人民的辛勤劳作。 黄河自北宋以来夺淮入海,下游泥沙淤积,时常泛滥成灾,不仅威胁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往往倒灌入运河,阻断漕运,影响京师地区的物资供应。明末战乱造成河道失修,使河患更为加剧。康熙帝亲政后,下决心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以求一劳永逸。他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主持治河。靳辅以疏通河道、筑堤束水、建闸引水诸法并行,使黄河水流渐趋稳定,苏北地区新增出大片肥沃土地,同时也保证了漕运的畅通。康熙本人也多次亲临治河工地视察,指导治河工作。乾隆时期,在沿袭康熙旧规的基础上,又继续对黄河河道进行了一系列整修。康熙还曾修治永定河。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反映了清初统治者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江浙沿海为抵御海潮冲刷而修建的石筑海塘,至清朝年久失修,潮灾不断自康熙末年到乾隆时期,清廷自内地调运大量石料 木材予以重新修筑,以竹签装石块沉入海中,再以木桩固定,有些地方还修建了更加坚固的鱼鳞石塘,重修后的海塘长达数百里,有效地保护了江浙沿海的民居和农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反映了清初统治者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 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一)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二)政策:重视农业,大力推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