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7183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高二(下)联考历史试卷(5月份)(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317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高二,联考
  • cover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高二(下)联考历史试卷(5月份)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晋书 博玄传》谈到曹魏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以“不务多其顷亩,而务修其功力”为原则,并对晋初“耕夫务多种而耕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的情况提出批评,当时北方亦有“顷不比亩善”的农谚。这表明当时(  ) A. 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B. 精耕细作农业备受重视 C.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贯彻 D. 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2. 明中后期,广东“开糖房者多以致富”,农民纷纷改田种甘蔗。在番禺、东莞、增城、阳春等地,“蔗田几与禾田等矣”。与此同时,福建南部的农民也因稻田利薄,而改种甘蔗、龙眼、荔枝等。以上现象的出现()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②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手工业发展推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广东福建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 如图是石涛(1641-约1718)的《黄山图》(局部)。“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道出了他创作鲜活、生动的《黄山图》的缘由。该作品的创作(  ) A. 践行了重视“行”的哲学思想 B. 反映了写意画的颓势 C. 顺应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风尚 D. 体现了“异端”思想 4. 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 A. 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 B. 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 C. 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D. 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 5. 唐承隋制,中央设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是主管医政管理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唐太宗诏令在地方州一级设医学院;玄宗即位后,“令天下诸州,各置医学博士一员”;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敕:“十万户已上州置医生二十人,十万户已下置十二人,各于当界巡疗。”这些做法(  ) A. 推动了医疗体系的发展 B. 反映了医学教育的完备 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D. 拓展了民本思想的内涵 6. 明代前期修建郡县城池,受《考工记》影响,以军事防御为重点,《礼》云“城郭沟池以为固用”。明中叶以后,逐渐改为“城郭必置街坊”。这反映出明朝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市坊限制的突破 D. 儒家思想的僵化 7. 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A. 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 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 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8. 清光绪五年(1879),直隶突降暴雨,义赈人士严作霖、经元善等人携款前来直隶赈灾;光绪三十三年(1907),永定河水灾发生,直隶总督袁世凯也传谕天津商会劝募赈款,散放急赈,“以补官款之不及”。此后,义赈甚至成为官赈的仿照对象,与官赈形成体制内的合作。这表明晚清(  ) A. 社会救济机制日臻完备 B. 直隶地区社会矛盾激化 C.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 政府赈济依靠社会力量 9. 工业革命以来,变革的不仅是生产、生活,还有人们的思维和感知。如图典型反映了交通工具变革对人们空间和距离感知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发展(  ) A. 推动世界文化的统一 B. 使世界联系不断加强 C. 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 逐步消除了国家界限 10.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以上新现象体现了(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