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7294

11.1 功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675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1,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物理
  • cover
功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判定在什么情况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力学中的功的含义,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及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分析 在功的概念建立上,采取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功的概念。先是以生活中的场景叉车举高货物为例,说明物理中的功吸收了”贡献”的意思。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找到活动中的共同点。学生能够通过叉车的例子,迁移到这两个场景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到共同点,从而初步构建起功的概念。 后由图片中的三个例子,进一步提炼出两个必要因素。再通过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功联系实际,应用与生活。从效果上看,这里没有调动好学生主动性,学生有些没有放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大力士拉车的视频,观察两位大力士的拉车情况。 教师:掌声送给取得胜利的亚诺,但我认为掌声更应该送给明知道已经失败却坚持到底的'汤米。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到处充满着各种比赛,希望大家向汤米一样,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设计意图】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熏陶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凡事有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定义(约8分钟) 教师:在物体学中,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的情况提炼出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叫做功。 (板书功的定义) 教师:由定义可知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对,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用哑铃完成一些动作,大家一起判断他是否对哑铃做了功。 动作1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 动作2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3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4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过头项。 学生:判断A是否对哑铃做了功。 教师:请A同学谈谈将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是举哪一对哑铃更累? 学生A:举大哑铃。 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更累说明了什么? 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要做更多的功。 教师:请A同学谈谈都是举大哑铃时,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 学生A:举过头顶。 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更耗体能说明了什么? 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时要做更多的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同时意识到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 2.功的计算(约4分钟) 教师:通过以上的体验活动,大家知道了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 教师:介绍功的单位及焦耳生平。 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