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2466

10.小石潭记 暑假复习课课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41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八年级,语文,编版,小石,课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小石潭记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B.凄神寒骨 C.日光下澈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便扶向路 C.处处志之 D.渔人甚异之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二、基础知识综合 6.回忆课内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2)《小石潭记》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①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②,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③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④,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⑤。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址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⑥一曲。 (节选自《日月湖》) 【注】①栉比:形容排列很密。②圮:坍塌。③凌霄:也叫紫成藏落叶藤本植物。常栽培在庭院中,供观赏。④缙绅: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⑤其身: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⑥西湖:一支明代南曲。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_ (2)日光下澈_____ (3)园亭及其身_____ (4)故园亭亦聊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