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3094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762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语文
  • cover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知识与运用(12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是谁在“唤醒中国”① 历经百年苍桑,依然风华正茂。走过“万水千山”,还需“跋山涉水”。行进在新长征路上的中国(史无前例/前所未有)地置身于复杂环境中,世界变局和复兴全局相互激荡,有形斗争和无形较量轮番博奕,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挑战(络绎不绝/接踵而来)②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目标越是远大,航程越是风高浪急,就越需要有领导核心的掌舵定向、科学理论的指引领航,带领中国朝着灿烂光明的伟大目标勇毅前行。 站在时代山巅倾听天簌之声,历史如潮,大道如砥。亿万群众的自觉,会让涓涓细流汇成浪奔之涌③ 点点滴水聚成澎湃之势,迸发出改造大地、更新山河的所向披靡的洪荒之力。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磅(páng)礴 苍桑 风华正茂 B.掌舵(duò) 博奕 洪荒之力 C.披靡(mǐ) 勇毅 大道如砥 D.迸(bèng)发 天簌 涓涓细流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无前例 接踵而来 B.史无前例 络绎不绝 C.前所未有 络绎不绝 D.前所未有 接踵而来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处:句号 第②处:省略号 第③处:逗号 B.第①处:问号 第②处:省略号 第③处:顿号 C.第①处:句号 第②处:句号 第③处:逗号 D.第①处:问号 第②处:句号 第③处:顿号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日照农民画与时俱进,将纸上的农民画以刺绣的形式搬到棉麻丝织品上,实现了两种民间工艺的融合。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 ,最后形成了这种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融合的新型产品。 (1)在上面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再对农民画绣的色彩及形式进行调整 ②布是有弹力的,勾线的过程中拉力不均容易跑偏 ③有些元素可能会与传统民俗有所违背,还要考虑保留日照农民画精髓 ④农民画本身是满的,搬到布上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针法让画绣最有饱和度 ⑤但凡有一点错位,人物的面相可能就变形了 A.②④③⑤① B.④⑤②①③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⑤③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确的一项是     A.打破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 B.打破农民画和刺绣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 C.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 D.打破刺绣和农民画之间的壁垒,“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说起来远不是这般简单。 3.(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C.古代有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庆历四年春”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十年春”属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4.(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日照市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以此丰富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使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 (1)在“对话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