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5815

河北省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428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解析,试题,历史,月月,学期
  • cover
河北行唐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6月份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据考古资料,在浙江好川墓地和温州老鼠山墓地以及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等,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璧和玉琮上图案一致的台形镶嵌玉片;在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这说明新石器时代( ) A.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 B.各大文明区相对稳定又不封闭 C.具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 D.神权与王权结合阶级社会到来 2、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卿大夫争相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有能力的人顷刻间就可由布衣变为卿相。如卫鞅本是魏相的家臣,入秦后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便成为秦的高级官员,主持改革国政;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凭借其才能成为秦惠王的相。这从侧面说明,战国时期( ) A.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B.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C.察举制度日渐完善 D.魏国文化教育发达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的较长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官僚机构对皇权有分割制约作用 B.君主独裁局面没有实质发生 C.集体议政一定程度防止决策失误 D.中央集权体制遭遇严重挑战 4、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5、北魏僧统(统监全国僧尼事务的僧官)法果曾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如拜佛陀。北魏文成帝曾诏令,建造佛像“令如帝身”,其后又以太祖之后的五位皇帝为原型建造了五座佛像。这表明,北魏时期( ) A.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中央集权的趋势得到加强 C.专制统治促进了佛教本土化 D.佛教盛衰取决于皇帝好恶 6、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7、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经筵”制度的形成( ) 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 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 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 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 8、北宋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熙丰行雇役法后,私雇代役转换为官雇役人。南宋逐渐放宽了对私雇代役的限制。至明代,私雇代役盛行,出现了联通雇役者与被雇者的中介行业“包当人”。这一发展( ) A.推动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反映了封建人身控制的松弛 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阶层 9、清前期设立台湾缺、烟瘴缺、沿边缺、苗疆缺等“边缺”,由当地督抚就近拣选“熟悉风土”的官员,在提请吏部后调补地方各缺,且俸满后可不拘泥于辈分和资历,遇缺“即加优升”。这一举措( ) A.解决了吏部铨选官员的弊端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顺应了边疆民族自治的需求 D.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