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7242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1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5811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轻舟,12张,课件,西湖,短棹,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采桑子 北宋 欧阳修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点明归隐之所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点明归隐之所 zhào wēi yí shēng lián yī 写作背景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居民、景物,晚年辞官退居后便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 轻舟短棹西湖好 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词眼, 总领全文 “短棹”委婉写出休闲的意味。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视听结合、直抒胸臆、叠词,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和恬淡安适、悠然自在的愉悦之感。 词眼,总领全文 流动感 游人之盛 春天 由近及远 先视觉后听觉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动静的理解】 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静”,涟漪惊动沙滩上的水鸟、写出“动”。【对比理解】 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比喻,借景抒情②写出西湖水面平滑,西湖的幽静美好景色,③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之情,也体现了词人追求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和恬淡安适的情怀。 静 动 小结: 这首词歌咏西湖的春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镜头随着小船移动而不断转换【不是定点观察】,表达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流连山水的喜悦,体现了词人恬淡安适的情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借景抒情。 《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胜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采桑子》主要表现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钱塘湖》《采桑子》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写词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一路游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 (3)词中描写微波荡漾,惊起飞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结 束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