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813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1)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74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 cover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  ) ⑵孰为汝(  )多知(  )乎 2.解释加点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东:到东方去。 游:游历,游学。指孔子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辩:辩论。 斗:争,争胜负。 辩斗:争辩。 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两个小孩。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始:副词,起初,开始。这里是刚出来的意思。 去:动词,距离。 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日中:正午。 远:距离人远。 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 如:像,如同。 车盖:车篷。 及:到。 则:连词,就。 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 此:这。 为:是。 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 其: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太阳。 探:伸进。 汤:热水。 探汤:把水伸到热水里。 决:决断,决定。 也:助词,常用于句末,表肯定、判断语气。 孰:谁。 为:以为,认为。 汝:人称代词,你。 知:通“智”,智慧。 36.乎: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3.句子翻译: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正午时(距离 人)远。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 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 其: ⑵而日中时远也 而: ⑶孰为汝多知乎 孰: ⑷及日中则如盘盂 则: 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⑴ ⑵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⑶孰为汝多知乎! 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1): 依据: 观点(2): 依据: 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 (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 ⑵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 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今义: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今义: 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 (1) (2) 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