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01169

七那就下册全册 期末总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 精品课件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3085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下册,课件,那就,全册,期末,复习
  • cover
(课件网) 七下期末复习 隋唐 (581--618--907) 五代、辽、宋、夏、金———元 (907--1368) 明清(前) (1368--1840)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统一 分裂 统一 统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繁荣 开放 民族政权并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阶段特征 王朝更替 民族 建立、灭亡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隋 汉 581--618 杨坚(隋文帝) 长安 唐 汉 618--907 李渊(唐高祖) 长安 北宋 汉 960--1127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 辽 契丹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西夏 党项 1038--1227 元昊 兴庆府 金 女真 1115--1234 阿骨打(金太祖) 会宁府 南宋 汉 1127--1276 赵构(宋高宗) 临安 蒙古 蒙古 1206--1271 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 蒙古 1271--1368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 明 汉 1368--1644 朱元璋(明太祖) 南京、北京 清 满 1636--1912 皇太极 北京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中央 地方 其他(选官、思想) 隋 创立三省六部制 创立科举制度 唐 完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度 宋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知州、通判、转运使 重文轻武;发展科举制度 元 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 行省 明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五军都督府;设厂卫特务机构。 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八股取士 清 设军机处 文字狱 政治方面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建立 时间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人物 杨坚(隋文帝) 都城 长安 统一 时间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 “开皇之治” 。 灭亡 原因 隋炀帝暴政(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概况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政治方面 科举制的发展 创建 隋朝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发展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 明清 实行八股取士,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废除 清末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的影响: 扩大官吏来源(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素质; 任命官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促进了教育发展和文学繁荣;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政治方面 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隋炀帝时,(605-610年) 概况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 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政治方面 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 贞观之治 开创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