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07364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626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广东省,解析,试题,历史,学期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2次月考 高二级历史科试卷 答题时间; 75 分钟,必做题100分,附加题10分,总分110分 第I卷(选择题:满分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小题,每题3分) 1. 在距今约1万年的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动物骨头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和陶器。在距今约9000年的西亚地区遗址中发现了大麦、小麦、驯养的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村落遗迹。据此可以推断 A. 人类进入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 B. 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入定居状态 C 这些地区最早出现了贫富分化 D. 社会分工扩大和早期国家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出土了大量石器、动物骨头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和陶器”“发现了大麦、小麦、驯养的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村落遗迹”呆以看出,此时这一地区的人们已经会种植粮食作物,驯养动物,并形成了集中的村落,说明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入定居状态,B项正确;当时并没有商品,而是自然经济,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贫富分化的现象,排除C;材料只提到村落,并没有涉及早期国家,排除D。 2.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写入《史记》,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B项正确;黄帝传说有待进一步考证核实,排除A项;历史文献应该与考古相互印证,排除C项;考古发掘明显比历史记录更真实可信,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下图,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大多数都以细密的云雷纹作为底纹,再在上面刻铸凸出于器物表面的猛兽纹,通常有饕餮纹、虎纹、夔龙纹等主题纹饰;具有象征意义,例如虎被认为强壮、聪明,并能够与天地相沟通。这些纹饰 A. 反映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 B. 表现权力的神圣和威严 C. 分辨不同地域的方国诸侯 D. 区别出不同的贵族等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商代青铜礼器上多刻有猛兽纹饰,具有象征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商代的青铜礼器用于祭祀活动,铜器刻上猛兽纹饰,可以营造神秘庄严、威慑百姓的效果,以此表现权力的神圣和威严,故B符合题意;纹饰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但是商代晚期不属于原始部落时期,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纹饰具有分辨不同地域的方国诸侯的作用,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纹饰具有区分不同贵族等级的作用,故排除D。 4.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 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 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 D. 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主要是规范国君及其亲属的行为,目的是维护国家公共政治秩序,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排除A;周代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B;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不能说明血缘关系逐渐弱化,事实上,周代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者的世袭特权,排除D。 【点睛】 5. 表1是文献中关于周公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周公 文献 记载内容 《左传》 先君周公制周礼 《礼记》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 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尚书大传》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