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08661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9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州区,中考,模拟
  • cover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在于与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① ,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② ( fù)予对象以生命。 (1) 文中加点字“挚”的读音正确的是 _____ A.zhì B.zhí C.zì D.chí (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_____ A.负 B.富 C.赋 D.付 (3)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_____ A.设身处地 B.以身作则 C.身临其境 D.感同身受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是 _____ A.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在于与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 B.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在于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关于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 D.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文学是透视中国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秦砖汉瓦,看到时代的脚步,感受到发展的脉搏。 ③路遥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得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 ④这些跨越古今的锦绣文字,勾勒出几千年的悲欢离合、时移世易,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薪火相传沉淀下的精髓。 ⑤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③⑤①④ C. ①⑤③④② D. ①④②⑤③ 3. 某班将开展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大家引经据典来论证,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 丙:“宋濂,幼时家贫,但是好学,向地主家借书抄写,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也义无反顾,最终成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 D. 丁: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 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前一首是借物咏志诗。在其前、后两句中,诗人分别描绘了笋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后一首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 C.两首诗都运用比喻,前一首描绘状新竹之形,后一首描摹古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两首诗分别写新竹和古竹。在新竹与古竹的比较中,可见作者更喜欢“抽千尺”的新竹。 (2) 请从“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中,谈谈你在成长方面获得的启示。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 安石文 学行义③,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