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0884

《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三章 第2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打包9份)

日期:2024-06-0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4645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打包,化合物,金属,重要的,几种
    课 后 作 业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③Na2O主要有氧化性,Na2O2主要有还原性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 ⑤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A. 都正确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④⑤ 2. 2.3 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 无法确定 3.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4.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5. 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时放出的CO2体积相同 B. 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它们的质量相等时,在水中电离出相同数目的Na+ D.它们的质量相等时,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物质的量相等的CO2 6. 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 C.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 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 7. 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金属的化合物灼烧时才会有不同的焰色 B. 每次实验后,铂丝都要用水洗净 C.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只看到紫色,说明样品含K元素而不含Na元素 D. 若样品灼烧呈黄色,判断一定有Na元素,但不能排除含其他金属元素 8. 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  ) A. 2∶1 B. 1∶1 C. 1∶2 D. 4∶1 9. 把CO2通入含NaOH 0.8 g的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 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 A. 0.44 g B. 0.88 g C. 0.66 g D. 都不是 10. 在10 mL 0.01 mol·L-1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 mL 0.05 mol·L-1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A. 1.344 mL B. 2.24 mL C. 0.672 mL D. 0 mL 11.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12. 将a g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 a g B.  g C.  g D.  g 13.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课后作业 1. D。Na2O是NaOH的碱性氧化物,但Na2O2与水反应时还生成O2,不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与CO2的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Na2O2有强氧化性,因其中-1价O易得电子变为其稳定价态-2价,而Na2O的氧化性、还原性都很弱。 2. C。由Na―→Na2O和由Na―→Na2O2分别计算之。 2Na''~''Na2O 2×23 62 2.3 g 3.1 g 2Na''~''Na2O2 2×23 78 2.3 g 3.9 g 因3.1 g<3.5 g<3.9 g,故氧化产物二者皆有。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