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30041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语文诗歌阅读《答友人论学》讲评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9470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2023年,讲评,PPT,27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语文诗歌阅读题林希逸《答友人论学》讲评课件 【高考真题】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知人论世】 林希逸(1193~1271)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今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苏田村人,南宋理学家。置身儒学,参引释道,其所注解的《列子鬳斋口义》,在东亚文化圈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日本。所知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一书共有传本十九种,其中国内传本十二种:元刻本三种,明刻本八种,清刻本一种;日本传本七种。仅就《列子》一书注本在日本的流传情况来看,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及直白易辨的援引佛禅之语,受到中文水平有限的日本学者的欢迎,而独占鳌头,为列子学的发展,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据《宋元学案》,林希逸的学问师承自陈藻,陈藻师林亦之,林亦之师林光朝,林光朝师尹和靖,尹和靖则是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颐的直传弟子。可以说,在学问上,尽管林希逸出身福建,却完全传承了洛学正统,与朱熹等人的闽派理学旨趣不同。 了解这一繁复的师承关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刘克庄何以会对林希逸如此看重,他说,“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这不能不说林希逸在学问上是有过人之处的。另一方面,中国古人看重师承正宗,不同学派不仅治学观点存在龃龉,在治学方法上也可能大相径庭。 【注释翻译】 。 答友人论学 宋代·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释】 1.论学:论说学问。《礼记·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问向成,论说学之是非。” 2.林希逸: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3.逐字:一字一字地。 4.笺:对文字内容进行注解或表达个人见解。 5.转:反倒,反而。 6.曾颜:曾参 和 颜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以德行著称。 。 答友人论学 宋代·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释】 7.那:今作“哪”。 8.剥落:脱落。《汉书·五行志中下下》:“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妖也。” 9.皮毛: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10.流传:传下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