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52680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3427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综合
  • cover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受到“三省六部制”的牵制 B.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C.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4.“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了( ) A.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 B.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 C.曲辕犁耕作工具的发明 D.灌溉工具筒车的应用 5.“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渐慕华风,于是派贵族子弟,请求入国学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这主要反映了( )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文明的强大吸引力 C.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央对边疆地区管辖 6.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7.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节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繁荣 B.科学技术进步 C.娱乐方式多样 D.经济重心南移 8.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9.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10.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你认为第二种东西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1.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12.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13.下图是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