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53891

2.2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议题式教学模范课件 教学设计 课时训练(统编版必修4)

日期:2024-06-1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5028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设计,议题,必修,统编,训练,课时
  • cover
2.2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内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落脚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 学习本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鉴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在上节课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以后, 这节课主要是讲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所有的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同时也为第三课的学习:把握世界的规律做铺垫,所以说本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 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4)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弊端。 3.公共参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教学重点】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 【教学难点】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分析《圆满成功!100秒回顾神舟十六号发射》 神十六发射时,飞船在运动;一二级火箭分离时,火箭在运动;整流罩抛罩时,整流罩在运动;船箭分离时,船箭都在运动;太阳能帆板展开时太阳能帆板在运动;宇航员、机组工作人员的生命在运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宣布“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时,声波在运动。 并阅读材料《我国神舟一号到神舟16号的发展历程》 思考:神十六发射时物体、生命、声波的运动及中国航天飞船事业不断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答:物质是运动的 师:物质是运动的,那么,什么是运动?物质是怎么运动的呢?有没有规律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运动的规律性 总议题:正确理解运动的规律性———从我国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说起 议题一: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议题二: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议题三:怎样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幕:规律是客观的 议题一: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议学问题:导入新课中的视频及材料中都体现了哪些运动形式?从中体会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运动?这些运动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哲学含义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仁者心动 突破提升:本课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