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5907

《词三首(一)(声声慢)》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4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词三首(一)(声声慢),教案
  • cover
《词三首(一)(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2、体会作者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如何以意象传“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体会作者“一般愁字别样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李清照愁多,更有人说她是 “一般愁字别样情”。那么李清照到底愁什么,为什么愁,她的愁又有什么两样?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板书课题) 二、因声求气 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教师指名朗读 )学生先评价朗读效果,之后再欣赏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MTV)。走出优美的旋律,你能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吗?(愁)(板书) 三、鉴赏美文 (一)愁绪 1、学生在文中找出奠定作者愁的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自读此句体会作者的愁情。) 2、大家发现这十四个字的特点?(叠字)如果 我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生答)不好,原句朗诵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同时又营造了一种悲凉、冷清的氛围,犹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二)愁景 1、通过这一句的分析你相信 李清照有愁吗?程度如何?(学生用文中句子“这次第”作答。)“这次第”什么意思?(光景,即意境。)我们知道,意境要有意象构成,那么作者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你认为哪个意象写得最好?(学生探究后自由发言) ⑴ 淡酒(板书):文本怎么写的?为何喝了三杯两盏白酒还觉得酒淡? (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⑵ 过雁(板书):文本怎么写的?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什么呢?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 下避难,作者与大雁曾经结伴而行,所以觉得大雁是旧时相识。但是大雁尚且能按时自由南飞,而自己却困顿他乡。况且以前尚可鸿雁传书,与远在他乡的丈夫书信往来,可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内心充满沉痛的绝望。) ⑶ 黄花(板书):文本怎么写的?“损”如何理解?为何用此意象什么? (“满地黄花堆积”。“满地”则说明 落花之多,暗示作者愁多;“堆积”则说明落花之厚,暗示作者愁浓;“黄”指落花色调黄,暗示作者憔悴的容颜。黄花凋零满地,恰恰象征了作者自己飘零无依的身世。) ⑷ 梧桐细雨(板书):文本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结合时间词“黄昏”和表声音的词语“点点滴滴”等合作探究后自由作答。) 2、教师要求学生组合这些意象,运用第三人称现场写一段美文,来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愁情。(师巡堂指导后展示学生作品。) 3、学生根据自己对愁情的理解自由朗读本词。 4、教师总结: 我们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以及同学们生动传神的描写,确实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仿佛感到李清照那沉甸甸的愁犹如千斤巨石压在我们的心头。 (三)愁因 那么作者为何而愁?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生活。让时间老人告诉你们答案吧!(学生朗读多媒体展示的关于作者李清照生平的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教师小结:是啊!由亡国到丧夫,由再 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谁也不愿意这其中的任何一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