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59602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4页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896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24页,ppt
  • cover
(课件网) 使至塞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唐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是最繁荣强盛的,但是,唐朝虽然强盛,那么它是不是就一直很安定和谐呢?我们通过学习历史知道,唐朝也并不安定,由于各少数民族不断骚扰,所以战事不断,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候也乘胜北逐,有扩张领土之意。在这种背景下,开元、天宝年间呢,许多诗人都参加了戍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写进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了唐朝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其实边塞诗最早是发源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只是到了唐朝才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学们,我们大都生活在南方,大家想知道北方边塞有怎样的一幅风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一通来领略北方边塞的别样风光! 新课导入 使至塞上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创作背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dān yán 字音字形 yān 古诗朗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目解读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使至塞上 王维 疏通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问:慰问。 属国: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使至塞上 王维 赏析鉴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居延”是指辽远的边塞,可想而知,诗人内心_____的情绪。 (2)“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_____。 (3)从表达方式来说,首联是_____。 失意 目的 记叙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译文:(我)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胡天: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疏通诗意 赏析鉴赏 (2)“蓬”是“征蓬”,“雁”要“入胡天”,所以这里的“蓬”和“雁”不只是景,更是暗指_____(谁),这是_____(修辞手法)。从而我们能感受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_____。这种抒情方式是_____。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激愤和抑郁 诗人 比喻 借景抒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文: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轻烟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黄河。 疏通诗意 赏析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大”字写出了沙漠的_____,由此可 见诗人眼界和心胸的_____。 (2)“孤”字写出了边塞的_____,“直”字写 出了狼烟的_____,从而使烽火台燃起的浓烟 格外醒目而_____。“烟”字,给人_____感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