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64515

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5814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八,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八单元主题 : 倾听理性的声音 借古鉴今 针砭时弊 ———《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 杜牧 苏洵 学习目标: 1.了解“赋”与“论”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字词。 2.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3.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会辩证分析。 重点: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针对性;辩证思考作者的观点,学会在辩证分析和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4.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认识杜牧警戒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必然会导致国家覆亡的道理,领会苏洵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御外辱的思想,探究两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情境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了《六国论》。 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杜牧和苏洵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体会。 学习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常识。诵读文本,自主预习。 【课前导学】 【课中导思】 学习任务二:把握作者的观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篇名 作者 文体 背景异同 写作目的 作者观点 (原文或概括) 《阿房宫赋》 秦国速亡, 在于骄奢 《六国论》 活动:对比背景异同,明确作者观点和写作目的。 篇名 作者 文体 背景异同 写作目的 作者观点 (原文或概括) 《阿房宫赋》 杜牧 辞赋 同: 秦灭六国史实 秦灭亡的原因 异:立足点不同 杜:告诫晚唐爱惜民力,勿穷奢极欲 苏:抨击鼎盛北宋 懦弱妥协、屈辱求和, 主张采取强硬的态度 秦国速亡, 在于骄奢 《六国论》 苏洵 史论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学习任务三:理清论证思路。 活动1:读课文,明观点,探原因 六国破灭、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表达破亡原因的语句。 (2)在古文本上完成三行对译(突出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不爱其人 以地赂秦 《阿房宫赋》第四段观点句“三行对译”交流 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2分) 1、使动用法:使灭亡 2、判断句式: “……者,……(非)也” 3、使灭族,使杀尽 (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六国灭亡的人,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使秦国灭族的人,是秦国本身,不是天下的人民。 《阿房宫赋》第四段议论段翻译交流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使动用法:使灭亡 判断句式: “……者,……也” 假使 复合虚词,“可以”“能够” 空闲 哀叹 意动:以……为鉴 灭族,杀尽 (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爱护 传递,依次传下 能够 让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宗族的是秦统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够用来抵抗强秦;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又能得到王位且消灭整个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