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69071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212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望岳》一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里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弯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3.下列对《游山西村》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4.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5.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6.下列对《望岳》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颔联。 D.《望岳》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 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C.“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