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75217

2.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5-02-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6151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课件,4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前导入】鱼鳞坑和谷坊 鱼鳞坑: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 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结合鱼鳞坑和谷坊的概念,思考它们是为应对什么环境问题而修建的工程。 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及其危害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综合治理 01 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一、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1、概念: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一、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2、特点 (1)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3)时空波动性强。 (4)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二、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1、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复合交错带。 2、特点:我国生态脆弱区涉及21个省,分布面积大、类型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弱后和人民生活贫苦的地区。 二、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3、主要问题 (1)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大。 (2)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3)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 (4)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5)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北方农牧交错带指我国北方传统农业区和畜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地处35°N~47°N、101°E~126°E之间,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2000-2010年,该地区耕地面积受政策等影响减少了4743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练习】 D B 1.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我国( ) A.春小麦主产区与冬小麦主产区交界处 B.秦岭一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处 2.2000一2010年,该地区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变成了( ) A.湖泊与湿地 B.草地与林地 C.交通与建筑用地 D.城镇与工业用地 0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一、黄土高原概况 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是指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包括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七个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一、黄土高原概况 2、地形地势:黄土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塬:即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周围为沟谷深切,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 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是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 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峁顶面积不大。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下图为某黄土塬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练习】 B A 1.该黄土塬地貌演变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影响该黄土塬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一、黄土高原概况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脆弱性的表现: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