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78220

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35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9643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时空坐标 目 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第四部分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人民政协的召开 第一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各单位的代表名额。 第二小组的任务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第三小组的任务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四小组的任务是草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后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五小组的任务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大会宣言(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人民政协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向纲领》节选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入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履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15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星红旗初稿及设计者曾联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貳 人民政權的巩固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余敌 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虽已建立,它面对的考验依然是严峻的。三个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 第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仍有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的150万军队,盘踞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准备顽抗。在各地,还有20万武装土匪。他们盘踞山林,为非作歹,荼毒一方,铲除它谈何容易。 第二,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地区,人民政府面对的是国民党留下的财政经济总崩溃、物价上涨完全失控、投机活动异常猖獗的烂摊子。人们正注视着新中国有没有能力扭转这种仿佛已积重难返的局面。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城市中的大批失业现象,也给人民政府带来很多困难。 第三,新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很复杂。美国政府当时对新中国抱着敌视态度,实行禁运和封锁。苏联对中共并不完全放心,担心它成为第二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