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02401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35张PPT)【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559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5张,PPT,历史,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 启思导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的原因。 思路点拨:维新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社会基础,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1.背景 (1)民族危机: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概况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3)结果: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 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3.失败原因 (1)守旧势力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4.意义 (1)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知识拓展对戊戌维新运动的认识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引导了新的社会舆论,传播了新的思想观念。 二、义和团运动 启思导学赫德说:“义和团运动……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通过义和团运动,赫德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思路点拨: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和追求民族独立的坚定决心,西方列强无法实现瓜分中国的阴谋。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2.概况 (1)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 (2)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3)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4)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评价 (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2)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图示解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义和团运动反映了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爱国热情,但未认清清政府的本质,导致被利用,最后被剿杀。 三、八国联军侵华 1.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先后向天津和北京进犯,天津和北京先后陷落。 2.结果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签订《辛丑条约》 ①内容 ②《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戊戌维新运动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