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02437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2张PPT)【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202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与西夏 启思导学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却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思路点拨:辽威胁北部边防、西夏威胁西北边防。 1.辽的统治 2.西夏的统治 (1)建立: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生活在今陕北、宁夏一带。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灭亡: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二、金朝入主中原 启思导学金朝能够入主中原的原因有哪些 思路点拨:逐步采用农耕生产方式;猛安谋克的实行;宋朝崇文抑武、守内虚外的方针。 1.金朝建立与迁都中都 (1)建立: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2)迁都: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2.猛安谋克与“大定之治” (1)猛安谋克 ①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②大批女真民户被迁入中原,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2)“大定之治” ①12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②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启思导学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忽必烈是历史上的功臣,请结合本目内容加以说明。 思路点拨: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将统治重心转移到汉地,加速了民族交融;灭掉南宋完成了国家统一。 1.蒙古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朝统一 (1)改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2)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统治措施 (1)元朝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易错提醒行省职权的特色 在行政、军事、司法方面,行省具有服务于中央集权和代表地方官府的双重职能,两种职能错综地混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而且最主要的方面是代朝廷行事和为中央集权服务,其兼替地方官府分割权力的功用相对比较淡薄。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启思导学请结合本目内容对元朝的民族关系进行辩证地分析。 思路点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这是元朝统治进步的一面。但是,元朝执行民族分化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有违历史发展潮流。 1.民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回: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四等人制” 蒙古统治者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民族交融 (1)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2)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