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13027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44张PPT)【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1108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时空坐标】 单元概览·明要求 【单元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单元概览·明要求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目标展示·定方向 基础必备·探新知 史料探究·释疑难 随堂训练·测达标 梯度作业·练素能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问题 导引 1.冷战的含义、原因和表现。(历史解释) 2.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特点。(历史解释) 3.多极力量成长的表现。 (史料实证) 4.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史料实证)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历史解释) 历史 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含义: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___与竞争状态。 【概念阐释】冷战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冷” ———手段、方式,除战争以外一切手段,“战” ———实质是对抗。 美苏  对峙  (2)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_____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_____也尖锐对立。 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____的最大障碍。 ④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_____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法西斯  意识形态  世界霸权  东欧  思考1: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提示1: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消灭,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3)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_____”(1947年3月)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 经济 马歇尔计划 _____ 地缘 政治 扶植德意志_____共和国(1949年) 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 军事 “北约”(1949年4月) “_____”(1955年5月)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联邦  华约  【特别提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两极格局 (1)形成: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美苏_____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