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面积。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加深对 “量” 的感知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数学书、语文书)、学具袋(一个大正方形纸片、一个大长方形纸片、棋子、小正方形纸片多个、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比大小吗 这两个硬币的币面,谁大 这两片树叶的叶面呢 大家通过直接观察就比较出了面的大小。(板书:观察) 那这两本书的封面呢 你来比比看。你是怎么比的?直接观察难以比较时,可以重叠看看。 总结:看来,面是有大小的,面的大小,它有一个名字———面积。(板书:面积)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物品比大小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面”上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引入面积概念,引发学生猜想,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中建构 (一)感知面积,理解概念 1、确定认知起点 关于面积,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学生问题: 什么是面积 怎么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 ③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区别 面积有什么用处?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你对这几个问题目前知道多少呢?请拿出自主评价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习前”这一列选填A或B或C。 “认识面积”自主评价单 学习目标 评价选项 自评结果 A B C 学习前 学习后 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知道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会测量比较图形的面积吗? 会 不太会 不太会 知道面积有什么用处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设计意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确定了本节课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学生先课前自主评价,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有方向,有目的,有目标。 2、自学面积概念 我们先来解决什么是面积。你认为什么是面积? 大家对面积都有自己的理解,究竟什么是面积呢?翻开书第49页,自学什么是面积,并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 你圈出了哪些词? 预设: 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大小(板书: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3、触摸感知面积 像币面、叶面、封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现在摸摸你数学书的封面,摊开手掌,像这样摸一摸。那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接下来摸摸你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这样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老师请同学上台摸一摸这些图形的面积。 第4个图形有面积吗?能摸得完吗? 总结: 封闭图形有面积,但不封闭图形是没有面积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提问,找准学生认知起点;然后通过自学,找到核心关键词;接着亲自触摸,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加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