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49085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本质及原理有关综合考点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821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原理,2024届,本质,解析,训练,考点
  • cover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本质及原理有关综合考点训练 一、单选题 1.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 2.强酸与强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中一定相等的是( ) A.质量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H+和OH-的物质的量 3.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曲线a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4.如图曲线a和b是可溶性一元强碱与盐酸互滴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溶性一元强碱、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B.p点为滴定终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C.酚酞不能用作该滴定的指示剂 D.曲线b是可溶性一元强碱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获得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现象 左侧试管气泡冒出较快 4 mol·L-1 H2SO4 溶液生成的H2多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醋酸溶液中产生气泡,硼酸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结论 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较Cu2+强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酸性:醋酸>碳酸>硼酸 A.A B.B C.C D.D 6.将V1 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7.常温下,用0.10 mol·L-1 KOH溶液滴定 10.00 mL 0.10 mol·L-1 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1012 B.点②所示溶液中:c(K+)+c(H+)=c(HC2O4-)+c(C2O42-)+c(OH-) C.点③所示溶液中:c(K+)>c(HC2O4-)>c(C2O42-)>c(H+)>c(OH-) D.点④所示溶液中:c(K+)+c(H2C2O4)+c(HC2O4-)+c(C2O42-)=0.10 mol·L-1 8.用2mol·L-1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分别是 A.2mol·L-1 120mL B.0.5mol·L-1 80mL C.1mol·L-1 60mL D.0.8mol·L-1 90mL 9.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 50mL 0.50 mol·L-1 的盐酸与 50mL 0.50 mol·L-1 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 60 mL,理论上所求反应热相等 10.常温下,用的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的数量级为 C.溶液显酸性 D.溶液中: 11.298K时用0.05mol·L-1氨水滴定20mL0.05mol·L-1的叠氮酸(HN3)溶液,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电阻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10-5,HN3的电离常数Ka=1.9×10-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阻率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B.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C.c~d之间可能存在:c(N3-)=c(NH4+)>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