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56768

9 说“木叶”课件(共46张PPT)部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2114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木叶,课件,46张,PPT,编版,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9 说“木叶” 语 文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林庚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夜》《春野与窗》《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等。 相关常识 意  象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而蕴于胸中的心象,即审美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之上,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就是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yǔ信 庾 不落言quán 筌 yǔ死 瘐 消防shuān 栓 万应dìng 锭 shū朗 疏 破zhàn 绽 shū理 梳 3.掌握词语 4.词语辨析 不落言筌 不落窠臼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相同点:都有“从固定的程式中摆脱出来”的意思。 不同点:“不落言筌”侧重在语言上有创新,“不落窠臼”侧重在形式或风格上有创新。 例句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 不落言筌 ,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除却一些植入得太差的广告和纪实过了头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手法上 不落窠臼 ,让人们惊喜不断。 传诵 传颂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相同点:都有“传布”的意思。 不同点:“传诵”侧重诵读,“传颂”侧重颂扬。 例句 ①网上有句很励志的话被广为 传诵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②今天的电影作品,只有高歌时代精神、 传颂 家国情怀、直抵心灵深处,才能与观众获得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根据提示填空。 文章第1~3段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           ,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            和③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艺术形象  ②含有落叶的因素  ③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2.文章是按什么思路展开的 提示:本文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研读任务二 深入研读,把握意象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 诗  句 赏  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描绘了万木落叶飘飞的景象,渲染了凄美的意境。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①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②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③ 提示:①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的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②“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