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6315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9398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五四,地理,六年级,下册,第十
  • cover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读有关地图,查找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3.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清单: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 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 ①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②南极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漂浮的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独特的自然景观。 ③特殊称号:除“冰雪高原”外,还有“白色荒漠”和“风库”的称号。 (2)北极地区 北极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但气温比南极地区高 ,降水比南极地区多 ,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3.代表动物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严寒的气候件使得两极地区的生物各自都有特殊的生存能力 。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丰富的自然资源 (1)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 (2)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天然实验室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科学考察 (1)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2)我国已建成的极地科学考察站 ①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②北极考察站: 黄河站。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鲸已陷人危机之中。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 2.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此外,石油泄漏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给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3.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许多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 教学重点及讲解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是本课时重点。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P ~ 的内容和地图填图,让学生熟悉地理位置;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本P ~ 两遍,同时提醒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后填写知识清单,再对南极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我国科考站加强记忆,最后用例题1~6题师生共同完成进行巩固。 教学难点及讲解方法: 难 点 内 容 讲解方法 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 地势高;地面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高度、地面状况) 在例题中遇到时,点明相关规律即可 南北极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南极陆地面积广大,北极海洋覆盖广阔(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气候相反) 在例题中遇到时,点明相关规律即可 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周围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线定位法: 北极为中心的图中0o~60oE之间是欧洲、60oE~180o之间是亚洲、60oW~180o之间是北美洲, 南极为中心的图中0o经线穿过的是大西洋、180o经线穿过的是太平洋、90oE经线穿过的是印度洋。 参照物定位法: 北极为中心的图中找格陵兰岛(图中最大的岛),西侧是北美洲,东侧向东依次是欧洲、亚洲; 南极为中心的图中找南极半岛,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太平洋,南极大陆最宽的部分(威尔克斯地)对应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