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91361

7 《兼爱》课时把关练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381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时把关练 7 兼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事:事情 B.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起:根源 C.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察:考察 D.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乃入见。问:“何以战?” 察乱何自起 3.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②故贼人以利其身 ③生死而肉骨 ④父之不慈子 ⑤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A.①②/④⑤/③/⑥⑦ B.①②/④/⑤/③/⑥⑦ C.①/②⑦/③/④⑤/⑥ D.②/①④⑤/③⑥/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爱人若爱其身 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⑤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 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6.下列对课文《兼爱》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 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臂,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 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 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 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B.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