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9247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399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城市化,城市环境,问题
  • cover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产业及人口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完成1~2题。     年份 项目     1950 1980 2002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12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 765 250 000 0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326 丁 城市人口比重/% 7 36 48.2 1.以上数据显示的现象不能反映下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郊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解析:题干中图表示的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并不密切,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与逆城市化相反。 答案:1.B 2.C 3.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 B.该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大 C.该地区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D.该地区郊区城市化现象严重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下图,完成4~5题。 解析:根据图例可知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3%,乡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反映出产业活动以第一产业为主,聚落以乡村为主,产业活动高度密集是城市的主要特征。 答案:B 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第5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答案:4.D 5.A 6.阅读材料,完成(1)~(3)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栉风沐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发达、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人口过500万的滨海城市。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图甲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根据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于深圳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政府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向外转移为深圳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政策是促使深圳迅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第(2)题,应注意城市人口比重,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