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任务三 风湿热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 年龄以5~15岁多见。以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地区发病率高 治疗不彻底可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抗链球菌抗体可与人体的心脏、丘脑和丘脑下核发生交叉反应,即Ⅱ型变态反应导致相关组织损伤 链球菌抗原与抗链球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心肌和心瓣膜,导致Ⅲ型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可出现抗心肌抗体,损伤心肌组织等 病理过程 变性渗出期 受累部位如心脏、关节、皮肤等结缔组织变形、水肿,形成玻璃样和纤维素样变性 持续1~2个月,恢复或进入第二、第三期 增生期 出现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这是风湿热的特征性病变,是病理学确诊风湿热的依据和风湿活动的指标 好发部位为心肌、心内膜、心外膜等 此期持续3~4个月。 硬化期 肉芽肿部位形成瘢痕组织,造成二尖瓣、主动脉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 一般表现 不规则的轻度或中度发热 面色苍白、食欲差、多汗、疲倦、腹痛等症状 个别有风湿性胸膜炎和肺炎表现 关节炎 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 常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 心脏炎:最严重的表现,以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 心肌炎:轻者可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重者可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 心内膜炎:,二尖瓣膜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多次;复发可使心瓣膜形成永久性瘢痕,导致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包炎:出现于风湿热活动期,与心肌炎同时存在,是严重心脏炎的表现之一 皮肤症状:皮下小结与环形红斑 舞蹈病:女童多见 表现为皱眉、挤眼、呶嘴、伸舌等奇异面容和颜面肌肉抽动、耸肩等动作,在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CRP)和黏蛋白增高为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但对诊断本病无特异性。 链球菌抗体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ASO 滴度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和风湿热的可能 心电图检查:P-R间期持续延长提示风湿活动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A、C等 抗链球菌感染:应用青霉素抗感染 抗风湿热治疗:主要是应用水杨酸盐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发病前1-4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疾病史;家族史 身体状况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心脏杂音;四肢关节;皮肤情况 辅助检查 常见护理诊断 心排血量减少 与心脏受损有关 疼痛 与关节受累有关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焦虑 与患病有压力有关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限制活动 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有心肌炎时轻者绝对卧床4周,重者卧床6~12周,至急性症状完全消失,血沉接近正常时方可下床活动 伴心力衰竭者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一般无心脏受累者恢复正常活动所需时间为1个月,轻度心脏受累者为2~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力衰竭者为6个月 饮食管理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 心力衰竭患儿适当限制盐和水 详细记录出入液量,以及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措施 对症护理 监测病情:如发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处理 降低体温: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法或按医嘱抗风湿治疗 缓解关节疼痛 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患肢受压 移动肢体时动作要轻柔 可用热水袋热敷局部关节止痛 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寒冷潮湿。并做好皮肤护理 用药护理:正确用药,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增强体质 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 按时随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