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94181

第28课《国殇》(练习)(含答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70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8课,国殇,练习,答案,高教,拓展
    第28课 国殇 同步练习 1.查阅资料,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屈原, 时 国人,杰出的 和 。名 ,字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2)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开创了新诗体——— ,后人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主义和 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除此之外,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屈原的传世作品有《九歌》、《离骚》、《九章》、 《天问》等。《国殇》选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 。 (4) 楚辞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造的这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它打破了《诗经》 言诗的格调,以 言、 言为主,多融进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汉武时, 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种 的名称。 答案:(1)战国 楚 政治家 爱国诗人 平原 浪漫(2)骚体诗 现实 浪漫(3)《九歌》《离骚》 (4)四 七 杂 刘向 诗体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被犀(xī) 甲 车错毂(gǔ) 短(duǎn)兵接 汨(mì)罗江 B.躐(liè) 余行 左骖殪(yè) 被(pī)犀甲 挟(xié)秦弓 C.霾(mái)两轮 援玉桴(fú) 絷(zhí )四马 操吴戈(gē) D.天时怼(duì) 旌(jīng)蔽日 心不惩(chéng) 为(wéi)鬼雄 答案:B 解析:殪:yì ,死。 3.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严(残酷)杀尽兮弃原野 B.出不人兮往不反(同返) C.诚(诚然,确实)既勇兮又以(句中助词)武 D.终(终于)刚强兮不可凌 答案:D 解析:终刚强兮不可凌———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终:始终。 4.选出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错的一项( )。 A.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译文: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B.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译文:天空阴沉沉的,敌兵像乌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C.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译文: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D.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译文: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答案:B 解析: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B.《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C.“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几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叙事诗。 答案:D 解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最早的叙事诗,也是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6.下列对《国殇》一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第一部分仅短短十句,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以及将士、人马等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容量很大。 B.从写法上看,《国殇》一诗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互相补充,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 C.《国殇》一诗采用前叙后赞,叙赞有机结合的写法,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D.作品运用了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而每句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