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14754

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205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课件,51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桂枝香·金陵怀古 念奴娇·过洞庭 游 园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很多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动荡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一情感,并把最普通的老百姓作为诗歌的主角。 作者名片 杜诗的风格多为“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杜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共有上千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感叹。 诗歌背景 “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夙愿得偿。“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坼”,分裂,有力地划分,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分开了,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漂浮。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并且天地都随湖水的波动日夜漂荡起来,写出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诗人无亲朋音讯,无精神慰藉,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有壮志难酬之心, 诗歌赏析 有心忧天下之胸怀,然而却没有实现的途径。诗人“涕泗流”,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对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对壮志未酬的自悼。 理解性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 (2)《登岳阳楼》中“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自主检测 阅读练习 2.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夜浮”三字,写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B.“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单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戎马”上。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答案:C 解析:C项,“凭轩”与“今上”“关山北”相呼应。 3.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色 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颔联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置身这样的诗境中,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4.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亲朋无一字”,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老病有孤舟”,年老体弱,只剩一叶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既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也有年老孤独的悲哀,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戎马关山北”,关山以北战争仍未止息。指的是当时吐蕃进犯,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凝聚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尽忧虑。 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