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19527

1 消息二则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15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消息,二则,教案
  • cover
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渐丰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构筑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刷刷短视频……扑面而来的就是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闻报道。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言简意赅,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溃———“摧枯拉朽”等重点字词。 背景链接 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晚午夜打响。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发布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2.探究活动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梳理要素。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分别圈画出两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①_____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夜 何地 ②_____ 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 ③_____ 何故 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④_____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⑤_____ 何事 ⑥_____ ⑦___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参考答案] ①何时 ②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 ③南渡长江 ④何地 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⑦何故 联读两则消息,说说你对准确概括消息六要素有哪些感触。 抓住关键词句;辨析、整合同类信息;精准概括核心要素。 梳理结构。阅读两则消息,梳理其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对比谈新发现。通过梳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的结构,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①一则消息必有标题、导语和主体。导语出现在标题后,主体前。 ②背景和结语可能会暗含在主体里,也可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