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23298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706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
  • cover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2.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深受感染,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破题感知,知人论世。 解读文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背景链接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探究活动二:了解文体,掌握读法。 识别体裁特点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探讨阅读方法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67—68页内容,然后探讨如何阅读纪实作品。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作者追溯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是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3.探究活动三:内容概览,了解作品。 篇次 篇名 概述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同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叙述了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以及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们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篇 在保安 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以及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和红军大学、红军剧社的有关情况。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