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36209

第21课《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87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1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
  • cover
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但却是植物和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在之后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世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蝉》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蝉,了解蝉。 课件展示: 二、探索新知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有删改。《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蝉的介绍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蝉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认准字音 罅隙(xià) 喧嚣(xiāo) 蚋(ruì) 臃肿(yōnɡ) 鳍(qí) 涂墁(màn) 蜣(qiānɡ) 窠(kē)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蝉和蚁”为《伊索寓言》里的蝉证名:蚂蚁霸占蝉在树枝上凿的“井”,还吃蝉尸甚至奄奄一息的蝉。“蝉的音乐”说明蝉鸣不是呼唤同伴,因为同伴在近旁,点燃装满火药的土铳说明蝉是聋子。 词语解释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匹敌: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霉:遭遇不好。(也作倒楣)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窠:鸟兽做的窝。 墁: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鳍:鱼类的运动器官。 二、整体感知 1、师: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学生自己阅读概括,然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 《蝉的地穴》:幼虫的洞口———幼虫的穴道———幼虫出穴后 《蝉的卵》:蝉的产卵过程———蝉卵的敌人———蝉卵的孵化———幼虫的活动 师:小结:《蝉的地穴》: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2、师:划分结构层次,详细说明每段中心内容。 预设:全文可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