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4279

人教版选修1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共31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2478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31张,融合,促进,民族
  • cover
课件31张PPT。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概念阐述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概念解读古代的民族融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阅读教材,你能指出当时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吗?从图片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北魏时期的动物纹锦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均田制,租调制,易服装。北魏·鎏金镶嵌高足铜杯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 现象的原因。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民族融合加强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①生产工具的改进; ②耕作技术的提高; ③重视兴修水利; ④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 ⑤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①丝织业发展; ②制瓷业的发展。 ①洛阳大市场的繁荣; ②重新铸造铜钱; ③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①孝文帝的改革; ②北魏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民族大融合的影响。1.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 2.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进程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你了解什么是封建化吗? 2.阅读教材,参照图片,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北魏文官俑 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 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由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政权封建化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这是南朝大臣到洛阳以后发出的感叹,你认为是北魏洛阳什么样的景象让他发出了如此的感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生产方式农耕化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材料反映了北方鲜卑族哪些 社会习俗变化? 北魏人出行图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变更经历这种变化的鲜卑族还是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吗?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之中了呢?汉人胡食画像砖少数民族的胡床(又称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