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43210

2.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26424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验,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学案,原卷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原理 1 二、实验器材 1 三、实验步骤 1 四、数据处理 2 五、注意事项 2 【巩固练习】 7 一、实验原理 由T=2π,得g=,则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T,即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及铁夹,金属小球(有孔)、秒表、细线(1 m左右)、刻度尺、游标卡尺. 三、实验步骤 1.让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穿出端打一个稍大一些的线结,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把单摆上端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线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3.用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则摆长为l=l′+. 4.把单摆拉开一个角度,角度不大于5°,释放摆球.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反复测量几次,将数据填入表格. 四、数据处理 1.公式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设计如下所示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重力加速度g/(m·s-2) 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m·s-2) 1 g= 2 3 2.图像法:由T=2π得T2=l,以T2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像(如图1所示).其斜率k=,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1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 m;摆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金属球. 2.摆动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应很小. 3.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4.计算单摆的全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要测n次全振动的时间 (2023春 广州期中)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A.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B.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得到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 A.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 2.0 s; B.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L+0.0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76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因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可得: 联立可得 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小,由可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2)由图丙所示的v﹣t图线,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2.0s; 根据得 根据表达式可知图线的斜率 解得:g=9.76m/s2 故答案为:(1);偏小;(2)2.0;9.76 (2023春 普陀区校级期中)测量性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时,不仅要理解实验原理,也要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到所需物理量。将一单摆竖直悬挂于一深度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单摆的下部露于筒外,如图(a)所示。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并通过改变l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作出T2﹣l图像。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