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49119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196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也”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 yá) B.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 C.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 D.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曰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酿泉为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山行六七里 D.云归而岩穴暝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填空题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3)名之者谁    (4)故自号日醉翁也    7.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宋代   家。这篇文章选自《   》。 (2)《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8.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临溪而渔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苏轼之乐 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②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③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